国产轮胎,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但存在感最低的东西了。
对于轮胎企业来说,两大市场分别为原配市场以及替换市场,原配市场就是主机厂出厂时配套用的轮胎市场,攻克主机厂就能获得巨大的生存空间。
替换市场,才是用户最需要的市场。
01 原配市场
原配市场,企业考虑最多的还是成本,国内呈现10万级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场景,家用车需要的不是性能,而是经济属性。
采购成本更低的轮胎,舍弃一定的性能和NVH,已经成为当下企业采购的核心方向,如何压缩成本远比提升性能更重要。
国产轮胎其实已经成为15万以内市场主要的构成者,一些定位低廉、溢价能力较弱的合资轮胎也是重要构成者,因为轮胎价格越低,越能带来更好的价格竞争力。
2022年数据显示,国内的原配轮胎占到轮胎销售总量的47%,抓住这一市场,对于轮胎企业来说就是抓住了机会。
尤其是对于善于拼性价比的国产轮胎来说,和地方车企谈好价码,有利于获得市场。
02 替换市场
替换市场方面,国产轮胎企业显然不具备太多的竞争力。
原配市场消费者没有话语权,出厂配什么轮胎就用什么,但替换市场的轮胎更换方向掌握在消费者自己手中。
在后市场,轮胎销量占比巨头依然是外资品牌。
一方面,后市场的轮胎单价远高于原配市场,价格方面自主品牌优势不突出,用户更换轮胎也不是一次四条,单个更换的概率更大。
另一方面,在配方、设计方向上,外资品牌轮胎的各方面指标的确更好一些,比如说安静、抓地力、刹车能力的确更好。
再加上,本身更换轮胎的频率就不高,所以选择大牌轮胎,是很多消费者更换轮胎时的心态。
从销量来说,马牌、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依然是后市场的销量头牌,不仅仅销量大而且利润低,同时后市场的维护成本低,营销更简单。
国内拥有数量庞大的高端车市场,而且对高速需求要求饱满,所以更换轮胎的方向就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价格,还考量了静音、安全、品牌等综合因素。
所以在后市场国产轮胎的优势不再,虽然目前一部分国产轮胎已经突破了技术门槛,在高端轮胎市场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综合来看仍然无法和外资企业抗衡。
除了销售成本、沟通成本更高之外,产品力本身就在千元轮胎市场缺乏竞争力。
500元是一个门槛线,也许会有人花500块钱选择国产轮胎,但这也是国产轮胎的极限,大尺寸国产轮胎能够够到这一门槛,但同样尺寸的外资轮胎价格可能需要800元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