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又叫定风草
息风止痉走肝经
通络止痛疗效好
手足麻木皆能平
天麻的大名,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而很多人知道它,是因为一道著名的药膳——天麻炖鸡!据说这道菜,鲜香味美,营养丰富,尤其对神经衰弱、眩晕头痛有特效。
天麻,自古以来就是一味名贵药材,在古代典籍里有很多个名字,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鬼督邮、冬彭、神草、独摇芝、合离、、独摇、自动草……无数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在历代医家的书里出现过!
天麻是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地下块茎,春季4~5月间采挖为“春麻”;立冬前9~10月间采挖的为“冬麻”,质量以“冬麻”为佳。挖起后趁鲜洗去泥土,用清水或白矾水略泡,刮去外皮,水煮或蒸透心,切片,摊开晾干。
从文章最开始的图片中可以看到,天麻既没有根,也没有绿色的叶片,那么,它是靠什么来获取营养长大的呢?
因为无根无叶,所以天麻既不能从土壤中直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供植株生长,也不能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制造有机养分。但我们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就像老韩之前写到的“桑寄生”一样,天麻的一生,也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
聪明的天麻,借助与之共生的真菌为其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依靠同化侵入其体内的一些真菌菌丝而获得养分,因此天麻是典型的真菌营养型寄生性草本植物。
天麻一生中至少有两种真菌为其提供营养,一种真菌叫萌发菌,是在种子萌发时为其提供营养,让它长出“麻米”,即小天麻,而另一种真菌叫蜜环菌,是为长成像土豆一样的天麻(块茎)提供营养。
蜜环菌也是一味中药,具有熄风平肝,祛风通络,强筋壮骨之功效。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出,这与天麻的作用极其类似!不知道,是天麻影响了蜜环菌,还是蜜环菌影响了天麻,还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互相成就了对方?
古人认为,天麻甘、平,入肝经,可以平肝息风止痉,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病。
天麻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清代名医张志聪称赞“天麻功同五芝,力倍五参,为仙家服食上品”。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说过,“世人惑于天麻之说,遂止用之治风,良可惜哉”。这是古代医家对天麻功效的充分肯定。
不仅中国古代对天麻的功效极其肯定,就算到了现在,各种西药层出不穷,天麻的药用地位仍然不可撼动。药理学研究证明,天麻具有镇痛、镇静、降压、明目、增智、保护和调节大脑神经系统等多种作用。
天麻除了是药品,还是食品,或者说又是一种养生保健食品。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斋居》诗中有“黄芪数匙粥,赤箭一瓯汤”的诗句,可见唐代已把黄芪、天麻当食品熬粥煲汤了。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有《求赤箭贴》,也是把天麻当食品,作扶老之用。到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又记载了几种天麻食用方法:“彼人多生啖,或蒸煮食之”“或将生者蜜煎作果食,甚珍之。”
写到这里,熟悉老韩的朋友可能猜到:该说“但是”了!
确实,天麻是一味名贵的好药,也确实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是药三分毒”,天麻同样也是有它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的!例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久服天麻,遍身发出丹红”。《本经逢原》云:“天麻性虽不燥,毕竟风剂,若血虚无风,火炎头痛、口干便闭者,不可妄用。”
所以,使用天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可煎煮时间过长。久煎,虽然可以减少天麻的不良反应,但其有效成分同样易挥发殆尽,从而丧失疗效,沦为菜食。最好的方法是打粉,用药汤冲服。
2、避免单独服用。《本草衍义》载:天麻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因此,无论是从经验还是从临床两个角度来看,独用天麻都不是最佳的选择。
3、气血虚者尽量不用。《本草从新》云:“血液衰少及中风者忌用,风药能燥血故也”。《本草新编》中提到:“天麻最能祛外束之邪,逐内闭之痰,而气血两虚之人断不可轻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气血虚弱的人是不宜服用天麻的。
4、可能出现过敏和中毒。服用天麻的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胸闷、皮肤丘疹伴瘙痒等,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有的人还会出现面部或者全身浮肿,甚至脱发的现象。大剂量炖服还可能出现急性肾衰竭和昏迷。
5、切勿自己给自己配药方。老韩一再提醒各位中医爱好者,如果是将天麻作为治病的药物服用,这一定要遵照医嘱,要把自己的情况向医生交代。虽说天麻或许可以治疗你的某些症状,但是你的体质可能不能服用,而这一点只有医生才能告诉你。
由于人们的长期采挖,生态环境破坏,野生天麻已处于濒危境地。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周铉教授,通过13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破解了天麻籽种和“两菌”(萌发菌和蜜环菌)发展难题,研究成功了天麻的有性繁殖技术,从此改写了天麻只能野生不能人工种植的历史。
目前天麻已被广泛人工栽培,但为天麻提供生长的蜜环菌需用大量木材,因此人工种植天麻也潜在着间接破坏森林的代价,所以,应节制利用天麻,控制生产规模,保护生态大环境,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
所以,天麻虽然是好东西,但是也不是人人必须的。那些喜欢养生的达官贵人们,身体无恙的情况下,少用一点名贵药材为好,把这些稀少的、名贵的、疗效佳的药材,留给那些真正需要治病的人们,这才是真正的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