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戌的读音怎么读(戌字本义原来不是武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09 10:00:42    

 戌字,现代汉语一级常用字,有两个读音,一般读作xū,只在“屈戌(儿)”一词中读作轻声qu。

戌字演变(《字源》)

  《说文解字》认为,“(戌)滅也。九月,陽气微,萬物畢成,陽下入地也。五行,土生於戊,盛於戌。从戊含一。”

  《字源》认为,“(戌)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像带柲的广刃兵器(如戚钺)形,后被借为地支的第十一位。用以纪月,指农历九月;用以纪时,指十九时至二十一时;在太岁纪年法中用以纪年……与天干相配,可用以纪日,亦可以用以纪年。”(注:柲,读音bì,兵器的柄。)

  《汉典》认为,“(戌)指事。从戊,含一。不详。戊(wù)武器。本义:地支的第十一位。”

  同样是一个戌字,《说文解字》认为是会意字,《字源》认为是象形字,《汉典》认为是指事字。对于戌字的本义,《说文解字》认为是“滅也”,《字源》认为是“带柲的广刃兵器”,《汉典》则认为“地支的第十一位”。三者对字形、字义的释读都不一样,是不是非常奇怪?究竟哪个对?

  笔者认为,《说文解字》更接近真相,而《字源》是“望文生义”,《汉典》则把引申义当成本义。

戌字甲骨文字形(《国学大师》网络版)

  要想准确解读戌字的本义,不能只看其甲骨文字形,还要从《说文解字》解读的角度入手,即戌字“滅也”入手。

  滅字,由氵(水)和烕构成。烕字,由戌和火构成。《说文解字》认为,“(烕)滅也。从火、戌。火死於戌,陽氣至戌而盡。”其中,“火死於戌”这句话值得注意。

从戌字到烕字再到滅字最后到灭字

  要想解开戌字的本义,需要从远古人生活入手。远古时,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加方便,往往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材料创造许多生活物品。比如,用泥土制陶,用树木建造房屋,用竹子制作各种竹器,等等。戌字,就是人们利用粗竹节和细竹节制作的一种生活用具——竹水舀或称竹水瓢、竹勺。

  我国考古发现,早在243万年前生活在今山西省运城县西侯度人就学会了用火。他们用火烤熟猎物,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一定学会了保存火种,控制火的大小,有可能已经会钻木取火,当然也会用水让火停止燃烧(火死於戌)。要达到让火停止燃烧的目的,就得有舀水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甲骨文的“戌字”,即竹水舀子。

  如此看来,我们不得不佩服许慎的思考力与观察力。生活在近一千九百年前的他,仅凭秦小篆字形,就得出“戌字”的本义“滅也”的结论,实属不易。他比能够看到戌字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的今人,不知道强多少倍!今人却不顾许慎对戌字的释读,强行把一个能“滅”火的戌字释读为“带柲的广刃兵器”(《字源》),实在是可笑之极!

戌字竹水舀子的制作过程(网络视频截图)

  远古时期,人们使用的水舀子是用竹子制作的。一节一节的竹子,就是天然“盛水器”:把一根粗竹节截开一段,一边保留竹节隔膜,在竹节的合适位置打个孔,再用一根细竹竿插进孔中做成把手,一个竹水舀子就做成了。这样的竹水舀子,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在使用,后来才被金属水舀子或塑料水舀子取代。

  既然戌字是竹水舀子,那加上火字旁,就成了烕字,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就是说,烕字本义就是用“戌”舀水浇在灶火上,让火停止燃烧。由于烕字在使用过程中字形发生变化,使得人们不容易理解烕字的本义,于是,人们就在烕字上再加水(氵)字旁,写作滅字来表示浇灭灶火的意思。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减少书写笔划,就直接取滅字的局部“灭”来代替滅,也符合汉字会意的传统——在火上覆盖一种东西,让火隔绝氧气,也就达到让火停止燃烧的目的。

  从以上分析来看,戌字甲骨文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竹水舀子。戌字读音,源自水舀子倒水浇灭余火的声音。

竹舀子灭火全家休息狗子上岗

  另外,戌字作为十二时辰之一,表示晚七点到九点,正是远古人晚上睡觉前把灶坑里的明火浇灭的时间段。戌时,远古人睡觉了,安全问题由家里养的狗来负责,这就是十二属相里“戌狗”的来历。

从竹水舀戌到屈戌关节再到屈戌儿挂锁部件

  最后,谈谈“屈戌儿”,读作qūqur,字书都解释为“铜制或铁制的带两个脚的小环儿,钉在门窗或箱、柜上面,用来挂“钌铞或锁。”实际上,这是指“屈戌关节”,又称“滑车关节”,指动物肢体可伸屈的部分,由骨关节窝和与之配套的骨关节椭圆突起部分组成,人们借用竹水舀子的凹陷(舀子头)部分引申为“关节窝”,又引申为门窗、箱柜可伸屈用来挂锁的部件。

相关文章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方法(平易近人,管理者必备的素质要求)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内百科 鲁ICP备20230482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