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和赏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4 11:00:12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扩张领土,频繁发动战争,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孟子游说各国诸侯,推行他的“仁政”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以民为本,实行王道,关注人民的疾苦,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寡人之于国也》便是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通过论述梁惠王在治国方面的一些做法,展示了孟子的政治主张。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翻译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用尽心思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来;河东遭遇灾荒也是这样做。考察邻国的政务,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我的百姓没有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会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入池塘,鱼鳖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时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便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错过繁殖的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着东西了。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没有过。

“猪狗吃着人吃的食物却不知道加以节制,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武器杀人’有什么不同?大王您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便会前来归附了。”

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的一篇经典之作,深刻阐述了其“仁政”思想。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论辩方式、严密的逻辑结构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和文学艺术的瑰宝。

首先,文章运用了“引君入彀”的论辩方式,巧妙地将梁惠王引入自己设定的议题中。

孟子通过迫使梁惠王承认其治国之举只是临时应付,并非真正爱民,从而揭示了其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真相。

这种论辩方式不仅展现了孟子的智慧,也凸显了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其次,文章采用了“连锁推理”的形式,强调了实行仁政要从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穿问题入手。

孟子认为,只有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接受教化,懂得“孝悌之义”,才能使民心归附,国家兴盛。

这一思想体现了孟子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长治久安的远见卓识。

在文章结构上,孟子展现了其严谨的写作风格。

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

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将全文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此外,《寡人之于国也》还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他主张“保民而王”,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这种思想强调了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孟子对人民力量的深刻认识和对民主思想的初步探索。

总的来说,《寡人之于国也》是一篇兼具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它通过独特的论辩方式、严密的逻辑结构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孟子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文学才华。

这篇文章不仅对于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我们今天思考国家治理和民生问题具有启示作用。

相关文章
物业为什么不让封阳台原因(物业不让“封阳台”)
生活常识 2025-04-02
发财树为什么叶子打蔫(发财树有“6怕”,避开不黄叶不烂根)
生活常识 2025-04-02
木地板为什么会有缝隙怎么处理(实木地板都会出现缝隙吗?)
生活常识 2025-04-01
为什么led灯一直闪(LED灯光频闪带来的危害不可不知)
生活常识 2025-04-01
台湾茶为什么好喝(简单梳理一下台湾茶)
生活常识 2025-04-01
白掌为什么花变绿了(白掌开花之后变绿?)
生活常识 2025-04-01
为什么新娘出嫁要打伞(无法解释的玄学规律: 1、结婚时用的红伞)
生活常识 2025-04-01
为什么蹲马桶会腿麻(为什么“蹲厕所”时间久了会腿麻?)
生活常识 2025-03-31
铝为什么贵(市场铝价的走高,是原料短缺还是资金炒作)
生活常识 2025-03-31
为什么要收物业费(物业收取的物业费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活常识 2025-03-31
文竹为什么发黄(养文竹千万别做这3件“傻事”,容易黄叶)
生活常识 2025-03-31
火车没到站为什么会停(“为什么列车有时会临时停车?)
生活常识 2025-03-31
贷款搭桥是什么意思(过桥贷款过河拆桥?)
生活常识 2025-03-30
信用卡有什么等级(信用卡一般年费是多少?要看卡片等级种类)
生活常识 2025-03-30
办车险是要问什么(投保车险需要注意什么?)
生活常识 2025-03-30
什么是半年计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之利息、罚息、复利的计算)
生活常识 2025-03-30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方法(平易近人,管理者必备的素质要求)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内百科 鲁ICP备20230482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