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1.商朝时,商王武丁(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封其叔父曼季于邓,后来曼季建立了邓国,人们称他为邓侯。邓国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邓侯子孙为纪念自己的祖国,便纷纷改姓邓。
2.黄帝的孙子颛顼,封赐东夷族(伏羲氏后裔的一个部落族群)首领少昊(金天氏,五帝之一)的儿子在邓地,后世子孙以邓为姓氏。
3.源于姒姓,大禹曾孙少康(姒姓,夏朝第四代国君)封其子在古邓林一带(今河南省邓州南部)。后被商国朝武丁所灭,邓国的遗民就以国名为姓,称为邓姓。
4.避难改姓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封其八子李从镒为邓侯。后为避祸,李从镒的儿子李天和逃到湖南安化,以父爵位改姓邓氏。
源于少数民族
蒙古族珠尔奇氏后改姓多冠汉姓为邓氏、朱氏。
满族德敦氏、栋阿氏、董佳氏改汉姓为邓。
今壮族、哈尼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邓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及改土归流(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邓氏。
邓姓,宋版《百家姓》排名180位,人口约702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