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太常寺少卿是什么官职几品(明朝官衔详解)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5 13:02:12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所建。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明朝地图

明朝历代君王虽不乏昏庸者,但大多数都可谓是相当硬气(有一个除外,知道的都知道)。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谈、不投降、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就连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虽然能力不足,但最终毅然决然地以身殉国,如此有骨气的君王,已经无愧于列祖列宗了。比起弱宋那两个不知所谓的投降皇帝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皇帝


明朝皇帝常服

洪武三年定制为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腰带以金、琥珀、透犀(即带有透线纹的上等犀角)相间为饰,永乐三年改为盘领窄袖黄袍、玉带、皮靴。黄袍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即一般所称的四团龙袍。乌纱折上巾造型像善字,故称翼善冠。


皇帝朝冠


燕弁服,正面团龙,背面方龙

此外根据不同场合,皇帝还有多种服饰,如下图所示

從左至右依次為:袞冕、通天冠服、皮弁服、武弁服、燕弁服,以及常服。

明朝官员如何区分品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辨:

朝鲜宣祖实录《大明会典》记载,“皇帝、皇太子、亲郡王世子,皆用翼善冠、衮龙袍,而皇帝之袍则黄色,其余皆赤”。

也就是说,只有皇帝才能穿明黄色的龙袍。其他亲王郡王什么的,甚至包括太子,也只能穿红袍。

明朝官员官服颜色:

一品至四品:绯袍(红色)

五品至七品:青袍

八品九品:绿袍


明代官服虽然吸收了唐代品色服的特点,但少了一种颜色——紫色。因为,朱元璋以朱色为正色,孔子曾说过“恶紫之夺朱也”,从此紫色在公服中被废止。明代还修改了唐代以花径大小和几何纹来区别品级的服装纹饰,一律改为以花径大小来区别。

此外还有皇帝特赏的服饰: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


历代官服颜色对比

不过官服颜色只是大致区分了下高中低级官员,具体品级还要看官服上的补子。

文官补子

明朝文官补子

武将补子

明朝武官补子

虽然清袭明制,但明朝官员的补子和清朝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清朝一品武官的补子是麒麟,二品是狮子,而明朝则是一二品武官补子都是狮子,后面的品级也因此多有不同。

那么麒麟哪去了?别急,听我继续讲。

明朝公、侯、伯及驸马的官服补子,是麒麟和白泽。


麒麟补


麒麟补


白泽补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补子獬豸,是言官专属补子


獬豸补


对了,还有王爷的补服


亲王双龙补


方龙补

此外,官员头上戴着的梁冠,也可以区分官员的品级。

梁冠:古代汉族冠饰之一。有横脊的礼冠。原为古代帝王大臣所用的冠帽。始于秦汉,后历代沿用。


梁冠

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品,七品二梁,八品,九品一梁,梁冠为历代在朝文官所好戴。

梁数,就是帽子中间那一条条梁的数目,不同的品级有不同的数目。

甚至就连腰间的带饰,随着品级不同也跟着不同

封建王朝果然繁文缛节特别多,一件穿在身上的官服,都有这么多的讲究,等级森严,一旦僭越,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下面开始介绍具体官职

总督巡抚及地方官职,我在清朝那篇文章里已经详细介绍过了。正所谓清袭明制,明朝的地方官员,大抵和清朝差不多。

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总督和巡抚。在明朝,总督和巡抚一开始并不是固定官职。而是皇帝指派中央官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巡视的地方也是随机的,并不限于一省或一地。

自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弱化地方权力,于是在各省设立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司之间互不统属,造成的后果便是弱化地方势力的同时,大家谁也不服谁。(这正是朱元璋想要的结果,三司互相牵制互相伤害,中央自可高枕无忧)

不过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事实证明朱元璋想出的很多妙招,其实并不适用。很不幸,设立三司并让其互不统属这件事也是。

三司之间互不相服,这在平时还好,显不出什么大缺点。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如天灾,农民起义等突发重大情况。估计等农民军冲进官衙时,三司这几位大佬还在争论谁才是老大呢!

于是原本只是临时设立,巡视地方的巡抚(当时的巡抚品级并不高,一般都是正四品的佥都御史担任),慢慢变成了户口还挂在中央,人却长期驻扎在地方上,负责管理和协调三司。品级后来也调整成了从二品。



明朝巡抚辖区图

而总督最初只设立于边军,用以对抗蒙古(后来的瓦剌而和鞑靼)。如三边总督,宣大总督,蓟辽总督等,都是管理边军的。后来明朝中后期农民起义不断,经常跨省流窜。于是地方也开始设立总督,协调指挥数省军队。再后来农民起义规模越来越大,总督都压不住了,于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地方官职-督师出现了。督师不拘泥于管理哪个省,只要打到哪里,哪里就归他管,权力极大,而且督师由大学士兼任,是正一品官职。


明朝总督辖区

督抚说完了,开始说中央官员

三公及三孤

三公:就是太师、太傅、太保(排名分先后)

三孤:就是少师、少傅、少保(排名同样分先后)

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都是荣誉性质的虚衔。自三杨以后,就默认形成了惯例:非公侯伯以上不得封三公,无公侯伯爵位的文官最高只能封三孤。

其中太师是明朝最高官衔,整个明朝也不过封了十位太师,其中九位还是死后追授。唯一的一位活太师是张居正。不仅如此,张居正封太师的同时还是太傅,整个明朝独此一人,可谓是猛到不能再猛的猛人了。此外明朝还有一个猛人,是整个明朝唯一一个同时获得三公与三孤头衔的人,嘉靖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同时兼太保及少傅衔。

东宫三师与东宫三少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与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排名分先后)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与太子少保并称为东宫三少。(排名分先后)

东宫三师为从一品,东宫三少则为正二品。与三公三孤一样,同样是荣誉性质的虚职。通常都是授予有军功或有重大贡献的高级官员。

大学士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裁撤中书省,亲自掌管六部,由于政务繁巨,朱元璋在两年后参照宋朝制度,开始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1402年,明成祖朱棣指派解缙、杨荣等7人入文渊阁“参与机务”,开始有“内阁”之称。不过,此时的大学士品秩不过正五品,仍然属于顾问,权力受到限制。

明仁宗、明宣宗时期,“三杨”辅政,内阁权力不断提升。明英宗时期,李贤“首秉国钧”,位居内阁首位者开始有了“首辅”的尊称。


嘉靖时期,内阁班次位列六部之前,内阁首辅地位和权力日益提升,甚至出现专权的局面,但始终未能突破“组织”而拥有宰相的权力。而且从品级上看,有明一代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始终就只有正五品。


明朝大学士有160余位,自李贤开始共计有76任内阁首辅。其实,在李贤之前的内阁第一人也是行首辅之责,这样算下来可称“首辅”者有87任。


明朝内阁设: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全部都是正五品。

明朝的大学士虽然权势通天,但品级只有正五品,可谓是权大官小,这也是朱元璋煞费苦心搞出来的权力平衡之术。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朱元璋这煞费苦心的一招后来被精明的文官集团轻松化解了。大学士不是只有正五品吗?那就加个兼职,三孤头衔一加上,正五品立马秒变从一品。大学士这时候可谓是变得真正的位高权重了。

六部

明代中枢六部初置于洪武元年,各部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隶中书省统辖,分理国家诸事,其职至重。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始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仍隶中书省。

洪武五年(1372年)定六部具体职掌,并于岁终进行考绩,分其优劣,以行黜陟。六部官员相对稳定,不得轻易调动,凡有劳绩者,则在本部升用。自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后,即升六部品秩:尚书为正二品(建文中曾一度提为正一品,永乐时复旧),侍郎正三品,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


六部尚书、侍郎都是堂官,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郎中、主事等

吏部

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洪武六年(1373年),吏部分三个属部,即总部,司勋部,考功部;十三年(1380年),增司封。二十二年(1389年)改总部为选部。二十九年(1396年),改定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个清吏司。

吏部官员名单:

吏部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吏部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吏部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吏部司务厅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六部皆设司务厅,以司务为首领官,负责文书收登转发、催督办事程限、管理吏员杂役等日常事务。

吏部的4个清吏司各有:郎中1人,正五品。

吏部的4个清吏司各有:员外郎1人,从五品。

四清吏司共有主事6人,都是正六品,分别是:

文选清吏司主事2人(最初只有1人,洪武三十一年增加1人。)

考功清吏司主事2人(最初只有1人。正统十一年增加1人。)

验封清吏司主事1人

稽勋清吏司主事1人

文选清吏司掌管:官吏品级的升迁、调任。 (文选,掌官吏班秩迁升、改调之事。)

验封清吏司,职责:封爵、子孙承继先祖的官位爵号、嘉奖死者并且赠予官爵给死者、并且负责吏算之事。


稽勋清吏司,职责:管理官吏们的功勋等级、名册、丧事、赡养。

稽勋清吏司负责揭发夺丧、匿丧、短丧的人。


考功清吏司,负责官吏政绩考核、掌管官吏的升职降职和罢官。


吏部官员人数不多,但权柄极重

明朝的文勋有十个等级

正一品:左柱国、右柱国。

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正治上卿。

从二品:正治卿。

正三品:资治尹。

从三品:资治少尹。

正四品:赞治尹。

从四品:赞治少尹。

正五品,修正庶尹。

从五品:协正庶尹。


户部

掌管全国财政,还掌管土地和户籍。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洪武六年(1373年),户部分设五科,即一科、二科、三科、四科、总科。

洪武十三年(1380年),分四个属部,即总部、度支部、金部、仓部。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总部为民部,次年,又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每部仍分民、度、金、仓四科。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

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司为北京司。

永乐十八年(1420年)。废北京司,设云南、贵州、交趾三个清吏司。

宣德十年(1435年),罢交址司,定为十三司。户部另有一些直辖机构,如宝钞提举司、印钞局、广盈库、军储仓等。

户部官员名单:

户部尚书 一人 正二品

户部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户部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户部司务厅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明朝户部下设十三清吏司(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

户部照磨所 照磨 一人 正八品

户部检校 一人 正九品

户部宝钞提举司 提举 一人 正八品

户部宝钞提举司 副提举 一人 正九品 后革

户部宝钞提举司 典史 一人 未入流 后革

户部钞纸局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户部钞纸局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后革

户部印钞局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后革

户部印钞局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后革

户部宝钞广惠库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户部宝钞广惠库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嘉靖中革

户部广积库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户部广积库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广积库 典史 一人 未入流 嘉靖中革

户部赃罚库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户部赃罚库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嘉靖中革

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 大使 五人 正九品

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

副使 六人 从九品 丁字库二人,嘉靖中革一人,并革乙字、戊字二库副使。

户部广盈库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广盈库 副使 二人 未入流 嘉靖中革

户部外承运库 大使二人 正九品 后革

户部外承运库 副使二人 从九品 后革

户部承运库 大使一人 正九品

户部承运库 副使一人 从九品 嘉靖中革

户部行用库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后革

户部行用库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后革

户部太仓银库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户部太仓银库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嘉靖中革

户部御马仓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户部御马仓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户部军储仓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后革

户部军储仓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后革

长安、东安、西安、北安门仓,各副使一人 未入流

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隆庆六年革

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隆庆六年革

户部官员人数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不过也能理解,毕竟管钱管账的,人少了账目算不开

礼部

主管国家凶吉大典,礼仪与祭祀,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洪武十三年(1380年),定每属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1人。二十二年(1389年),改总部为仪部。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个清吏司,另辖铸印局。

礼部官员名单:

礼部尚书 一人 正二品

礼部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礼部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礼部司务厅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正统六年增设仪制、祠祭二司主事各一人。又增设仪制司主事一人,教习驸马。弘治五年增设主客司主事一人,提督会同馆。

礼部铸印局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礼部铸印局 副使 二人 未入流 万历九年革一人

此外,礼部还直辖一些其他机构,如太常寺和光禄寺,它们各自分管不同的礼仪和文化职能。太常寺负责祭祀礼乐,而光禄寺则负责宴会和饮食供应。

礼部同样人不多,算是个清水衙门。不过轮到祭祀,科举的时候,礼部的话语权可就大了去了。

兵部

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明朝中后期,兵部架空了五军都督府,权力骤然提升。其堂官往往督军出征,本部操赏罚进退将帅之柄,职权尤重。洪武六年(1373年),分三个属部,即总部、驾部、职方部。洪武十三年(1380年)再增库部,二十二年(1389年)改总部为司马部。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司。另辖会同馆,大通关等机构。

兵部官员名单:

兵部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兵部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兵部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兵部司务厅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兵部下面设有4个清吏司。每个清吏司设郎中全权负责,副职设为员外郎。郎中的品级为正五品,员外郎的品级为从五品。各司设有主事,品级为正六品。

武选司:负责士官选授、升调、袭替、功赏等事务;

职方司:负责舆图、军制、城池、镇戎、简练、征讨等事务;

车驾司:负责卤薄、仪仗、禁卫、驿传、厩牧等事务;

武库司:负责戎器、符勘、档案、武学、薪隶等事务。

兵部会同馆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兵部会同馆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会同馆是负责在京城接待内外使臣宾客及递运行李物品之机构。

兵部大通关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兵部大通关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掌大通关税课之事。

兵部算是个非常有实权的部门了,是管理国家军队的重要机构。

刑部

管理天下刑名。洪武六年(1373年),刑部分四个属部,即总部、比部、都官部、司门部。八年(1375年),增设四科,分属于四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总部为宪部,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十二清吏司,永乐十八年(1420年)除北平司,增置云南、贵州、交址三司。宣德十年(1435年)革交址司,遂定为十三清吏司。

刑部官员名单:

刑部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刑部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刑部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刑部司务厅 司务 一人 从九品


刑部照磨所 照磨 一人 正八品

刑部照磨所 检校 一人 正九品

照磨所是明朝始置,为户部、刑部、都察院、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各府衙下属办事机构,主管文书,卷宗。置官照磨、检校。

刑部司狱司 司狱 六人 从九品

负责管理刑部监狱

刑部是个苦差事,常年和穷凶极恶的罪犯打交道,可谓是钱少事多还危险。

工部

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洪武六年(1373年),分四个属部,即总部、虞部、水部、屯田部。八年(1375年)增立四科。二十九年(1396年),定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个清吏司。另辖宝源局、军器局等。

工部官员名单:

工部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工部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工部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工部司务厅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营缮清吏司:掌宫室官衙营造修缮;

虞衡清吏司,掌制造、收发各种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铸钱;

都水清吏司,掌估销工程费用,主管制造诏册、官书等事;

屯田清吏司,掌陵寝修缮及核销费用,支领物料及部分税收。

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个清吏司,分置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

工部营缮所 所正 一人 正七品

工部营缮所 所副 二人 正八品

工部营缮所 所丞 二人 正九品

营缮所,隶属工部营缮司,负责建筑修造,营缮所官员多以手艺高超的匠人担任。

工部文思院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文思院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文思院,隶属工部都水司,主管进行舆辇、册宝、法物和各种器服所需金银犀玉、金彩绘素等装饰品之制造和供应事宜

工部皮作局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皮作局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皮作局,明置,隶属于工部虞衡司,掌供宫廷百官及内府所需皮革制品。

工部鞍辔局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隆庆元年革

工部鞍辔局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工部鞍辔局 隆庆元年革

鞍辔局负责督造鞍辔。该局后更名为盔甲厂。

工部宝源局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宝源局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嘉靖间革

宝源局是中国古代的货币金融机构。由官方设立,专司钱币铸造。

工部颜料局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后革

颜料局,隶属工部虞衡司。掌造作颜料,淘洗青绿,如烧造银硃所用之水银,烧造黄丹所用之黑丹等,皆按月支料烧炼完备,逐月进赴甲字库收贮。

工部军器局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军器局 副使 二人 从九品 后革一人

军器局是中国古代负责制造兵器和相关装备的官方机构。

工部节慎库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嘉靖八年设

节慎库负责贮藏矿银,以给工价,后专备内府取用。

工部织染所 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织染所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织染所,明朝时期政府所属工艺制造机构。掌织染布匹等事。

工部杂造局大使 一人 正九品

工部杂造局 副使 一人 从九品

杂造局,负责掌造其他同类专业局(如军器局)所不属者。

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

大使 各一人 未入流

副使 各一人 未入流

抽分竹木局为竹木税收机构,以所收供营缮之费。成化七年(1471)始置。

工部大通关提举司 提举 一人 正八品 万历二年革。

工部大通关提举司 副提举 二人 正九品 后革

工部大通关提举司 典史 一人 未入流 后革

大通关提举司,隶属工部屯田司,掌大通关税课之事。

工部柴炭司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工部柴炭司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柴炭司,隶属工部屯田司,掌供皇室诸司柴炭。

在古代匠人地位很低,工部只能当仁不让的位居六部之末,可谓是基本没啥话语权。但工部中也不乏肥的冒泡的部门,毕竟是搞工程的,大家都懂的。

锦衣卫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每年正旦、冬至、万寿节三大朝会,锦衣卫与其他亲军一起承担侍卫和仪仗职责。仪仗队伍共有四千人余人,其中锦衣卫多达一千五百人。朝会期间距离皇帝最近的就是锦衣卫,随时侍奉左右,听候调遣

而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北镇抚司拥有自己的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


锦衣卫飞鱼服

锦衣卫官员名单: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

指挥佥事:三人,正四品

镇抚使:二人,从四品

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

副千户:从五品

百户:正六品

试百户:从六品

总旗:正七品

小旗:从七品

下属有将军、校尉、力士,对外有参某某事、校令。

锦衣卫在整个明朝都是相当的风光,毕竟是皇帝亲军,还负责刺探情报。虽然大多数时候的名声不太好,但在几次对外战争中锦衣卫在情报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都察院

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管监察、弹劾及建议。不仅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是直属于皇帝的最高监察机关。洪武十三年(1380年)五月罢御史台。十五年改置都察院。这个机构为明代所创设的,与前代御史台之制不甚相同。

左都御史 无定员 正二品 都察院

右都御史 无定员 正二品 都察院

左副都御史 无定员 正三品 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 无定员 正三品 都察院

左佥都御史 无定员 正四品 都察院

右佥都御史 无定员 正四品 都察院

经历 一人 正六品 都察院经历司

都事 一人 正七品 都察院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都察院司务厅

照磨 一人 正八品 都察院照磨所

检校 一人 正九品 都察院

司狱 一人 从九品 都察院司狱

监察御史 一百十人 正七品 都察院(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十人,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各七人,陕西、湖广、山西各八人,云南十一人。)

都察院是真正的清水衙门,而且这些御史(至少绝大多数)还极其清高自傲,不收黑钱。逮到谁犯错就一顿猛喷,就连皇帝犯错也一样不放过。他们不怕挨打,不怕掉脑袋,唯独就怕被扣俸禄。因为从不收黑钱,全靠微薄的俸禄养活一大家人。明朝的御史言官,值得令人钦佩。

六科

明初,承前代制度,统设给事中,不分科,洪武六年(1373)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力却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有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御前会议,审理有罪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力,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

吏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吏科

户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户科

礼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礼科

兵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兵科

刑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刑科

工科都给事中 一人 正七品 工科

吏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吏科

吏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吏科

户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户科

户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户科

礼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礼科

礼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礼科

兵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兵科

兵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兵科

刑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刑科

刑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刑科

工科左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工科

工科右给事中 一人 从七品 工科

给事中 四人 从七品 吏科

给事中 六人 从七品 礼科

给事中 八人 从七品 户科

给事中 十人 从七品 兵科

给事中 八人 从七品 刑科

给事中 四人 从七品 工科

明朝的言官,可谓是极其有种!但凡皇帝做错了事,一群人立马一拥而上开喷,根本不怕丢官,更不怕掉脑袋。浑身上下,不光嘴硬,一身都是硬骨头,可谓极具文人风骨!

五寺

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

司法复核机关。明代的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为“三法司”,国家的重大案件,常由“三法司”会审。但是中期以后,大理寺执法之权被夺,实际上只能核阅案卷而已。

卿 一人 正三品

左少卿 一人 正四品 大理寺

右少卿 一人 正四品 大理寺

左寺丞 一人 正五品 大理寺

右寺丞 一人 正五品 大理寺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大理寺司务厅。

寺正 一人 正六品 大理寺左寺

寺正 一人 正六品 大理寺右寺

寺副 一人 从六品 大理寺左寺

寺副 一人 从六品 大理寺右寺 后革

评事 四人 正七品 大理寺


太常寺

主要负责祭祀的礼乐之事,是祭祀礼乐事宜的实际执行机构。

卿 一人 正三品 太常寺

少卿 二人 正四品 太常寺

寺丞 二人 正六品 太常寺

典簿 二人 正七品 太常寺典簿厅

博士 二人 正八品 太常寺

协律郎 五人 正八品 太常寺

赞礼郎 三十一人 正九品 太常寺

司乐 三十四人 从九品 太常寺

奉祀 一人 从七品 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

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一人

祀丞 二人 从八品 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

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二人

吏目 一人 从九品 太常寺牺牲所

光禄寺

主管祭享、筵宴、宫廷膳馐之事。

卿 一人 从三品 光禄寺

少卿 二人 正五品 光禄寺

寺丞 二人 从六品 光禄寺,

典簿 二人 从七品 光禄寺典簿厅

录事 一人 从八品 光禄寺

署正 一人 从六品 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一人

署丞 四人 从七品 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

监事 四人 从八品 光禄寺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光禄寺司牲司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光禄寺司牲司 后革

大使 一人 从九品 光禄寺司牧局 嘉靖七年革。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光禄寺银库

太仆寺

主管马政和畜牧的机构

卿 一人 从三品 太仆寺

少卿 三人 正四品 太仆寺

寺丞 四人 正六品 太仆寺

主簿 一人 从七品 太仆寺主簿厅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太仆寺常盈库

监正 一人 正九品 太仆寺牧监 后革

监副 一人 从九品 太仆寺牧监 后革

录事 一人 未入流 太仆寺牧监 后革

群长 一人 未入流 太仆寺群 后革

鸿胪寺

国家礼仪规范的实施操作者和处理外交和接待外国人士的机构。

卿 一人 正四品 鸿胪寺

左少卿 一人 从五品 鸿胪寺

右少卿 一人 从五品 鸿胪寺

左寺丞 一人 从六品 鸿胪寺

右寺丞 一人 从六品 鸿胪寺

主簿 一人 从八品 鸿胪寺主簿厅

署丞 一人 正九品 鸿胪寺司仪署

署丞 一人 正九品 鸿胪寺司宾署

鸣赞 九人 从九品 鸿胪寺

序班 四十八人 从九品 鸿胪寺

五寺除了大理寺还算有点权势,算是三法司之一(还有两个是刑部和都察院)。其他四个都只能算是分管些无关紧要的事务,存在感不强。

詹事府

詹事府,负责辅导太子的机构。驾驭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等部门,统府、坊、局之政事。

詹事府官员名单:

詹事 一人 正三品 詹事府

少詹事 二人 正四品 詹事府

府丞 二人 正六品 詹事府

主簿 一人 从七品 詹事府主簿厅

录事 二人 正九品 詹事府

通事舍人 二人 从九品 詹事府

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庶子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谕德 一人 从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中允 二人 正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赞善 二人 从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直郎 二人 从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清纪郎 一人 从八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谏 二人 从九品 詹事府左春坊

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庶子 一人 正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谕德 一人 从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中允 二人 正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赞善 二人 从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司直郎 二人 从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清纪郎 一人 从八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司谏 二人 从九品 詹事府右春坊

洗马 一人 从五品 詹事府司经局

校书 二人 正九品 詹事府司经局

正字 二人 从九品 詹事府司经局


詹事府是负责辅导太子的,一旦进了詹事府,就等同于打上了太子党标签。这代表着几乎就等于踏上了一条康庄大道,只要熬到太子登基,必然会受到重用。

翰林院

翰林院是国家考议制度、详正文书、谘议政事的机构,同时又是国家重要的选才、育才、储才基地。应该是相当于现在的党校干部培训,庶吉士就是中央选调生吧。进去的都是后备干部,而且大多成长为高级干部。

翰林院官员名单:

学士 一人,正五品 翰林院

侍读学士 二人 从五品 翰林院

侍讲学士 二人 从五品 翰林院

侍读 二人 正六品 翰林院

侍讲 二人 正六品 翰林院

五经博士 九人 正八品 翰林院

典籍 二人 从八品 翰林院

侍书 二人 正九品 翰林院

待诏 六人 从九品 翰林院

孔目 一人 未入流 翰林院

史官修撰 无定员 从六品 翰林院

编修 无定员 正七品 翰林院

检讨 无定员 从七品 翰林院

庶吉士 无定员 未入流 翰林院

翰林院是清流之地,品级虽然不高,但却是内阁培养基地。非翰林院出身的,很难入阁。而且进翰林院的要求很严,几乎只有庶吉士才能进。庶吉士就是科考殿试一甲和二甲前几名,无不是天之骄子。

通政使司

通政使司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俗称“银台”。

通政使司官员名单:

通政使 一人 正三品 通政使司

左通政 一人 正四品 通政使司

右通政 一人 正四品 通政使司

誊黄右通政 一人 正四品 通政使司

左参议 一人 正五品 通政使司

右参议 一人 正五品 通政使司

经历 一人 正七品 通政使司经历司

知事 一人 正八品 通政使司

通政使司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

国子监

国子监相当于国立大学,是明朝最高级的学府。明朝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性理大全》以及律令、书数等。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国子监学习。

国子监官员名单:

祭酒 一人 从四品 国子监

司业 一人 正六品 国子监

监丞 一人 正八品 国子监绳愆厅

五经博士 五人 从八品 国子监博士厅

助教 十五人 从八品 国子监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

学正 十人 正九品 国子监

学录 七人 从九品 国子监

典簿 一人 从八品 国子监典簿厅

典籍 一人 从九品 国子监典籍厅

掌馔 二人 未入流 国子监掌馔厅

另有:衍圣公 正二品 孔氏世袭

教授 从九品 教授司 孔、颜、曾、孟四氏也归国子

国子监就等于是让人进修的学校,学好了再去参加科举。

尚宝司

尚宝司掌宝玺、符牌、印章。相当于现在办公室管理公章。之后由于宦官的增加与完善,宝玺实际由尚宝监管理。凡需用宝玺时,赴宦官尚宝监请旨,用宝时,宦官监视。

尚宝司官员名单:

卿 一人 正五品 尚宝司

少卿 一人 从五品 尚宝司

司丞 三人 正六品 尚宝司

管理玉玺印章之类的,工作轻松但责任重大。

行人司

凡颁行诏赦,册封宗室,抚谕诸蕃,征聘贤才,与夫赏赐、慰问、赈济、军旅、祭祀,咸叙差焉。每岁朝审,则行人持节传旨法司,遣戍囚徒,送五府填精微册,批缴内府。

行人司官员名单:

司正 一人 正七品 行人司

左司副 一人 从七品 行人司

右司副 一人 从七品 行人司

行人 三十七人 正八品 行人司

行人司,就是个专职跑腿的衙门,不知现在的美团看了作何感想?

钦天监

职能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明初,即置太史监;吴元年(1367年),改监为院;洪武元年(1368年),改太史院为司天监;洪武三年(1370年),改司天监为钦天监。洪武十四年(1381年),钦天监降为正五品。

钦天监官员名单:

监正 一人 正五品 钦天监

监副 二人 正六品 钦天监

主簿 一人 正八品 钦天监主簿厅

官正 五人 正六品 春、夏、中、秋、冬各一人

五官灵台郎 四人 从七品 钦天监

五官保章正 一人 正八品 钦天监

五官挈壶正 一人 从八品 钦天监

五官监候 二人 正九品 钦天监

五官司历 二人 正九品 钦天监

五官司晨 二人 从九品 钦天监

漏刻博士 一人 从九品 钦天

钦天监,神棍与学者兼有的一个衙门

太医院

太医院负责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太医院作为专门的医疗机构除了负责为宫廷治病,还会参加一些民间治疗工作。太医院的医官来源,主要是由朝廷在各地培养的医生中选拔的。

太医院官员名单:

院使 一人 正五品 太医院

院判 二人 正六品 太医院

御医 十人 正八品 太医院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太医院生药库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太医院生药库

大使 一人 未入流 太医院惠民药局

副使 一人 未入流 太医院惠民药局

太医院品级不高,但名气很大。

上林苑监

明官署名。永乐五年(1407年)始置,设良牧、蕃育、嘉蔬、林衡、川衡、冰鉴及典察左右前后十署,洪熙元年(1425年),并为蕃育、嘉蔬二署。宣德十年(1435年),定为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良牧署牧养牛羊猪,蕃育署饲育鹅鸭鸡,林衡署种植果树花木,嘉蔬署莳艺瓜菜。

上林苑监官员名单:

左监正 一人 正五品 上林苑监

右监正 一人 正五品 上林苑监

左监副 一人 正六品 上林苑监

右监副 一人 正六品 上林苑监

左监丞 一人 正七品 上林苑监

右监丞 一人 正七品 上林苑监

典簿 一人 正九品 上林苑监典簿厅

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

典署 一人 正七品

署丞 一人 正八品

录事 一人 正九品

养猪种菜的,居然也能当官,看来天生我才必有用,古人诚不欺我

僧录司及道录司

僧、道录司掌天下僧道。应该是类似现在的宗教管理局。洪武元年(1368年),立善世、玄教二院。四年革。洪武五年(1372年),给僧道度牒。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置僧录司、道录司。

僧录司及道录司官员名单:

左善世 一人 正六品 僧录司

右善世 一人 正六品 僧录司

左阐教 一人 从六品 僧录司

右阐教 一人 从六品 僧录司

左讲经 一人 正八品 僧录司

右讲经 一人 正八品 僧录司

左觉义 一人 从八品 僧录司

右觉义 一人 从八品 僧录司

左正一 一人 正六品 道录司

右正一 一人 正六品 道录司

左演法 一人 从六品 道录司

右演法 一人 从六品 道录司

左至灵 一人 正八品 道录司

右至灵 一人 正八品 道录司

左玄义 一人 从八品 道录司

右玄义 一人 从八品 道录司

神乐观提点 一人 正六品 道录司(实隶太常寺)

知观 一人 从八品 道录司 嘉靖中革

另有:

龙虎山正一真人 一人 正二品 道录司

阁皁山灵官 一人 正八品 道录司

三茅山灵官 一人 正八品 道录司

感觉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宗教局,又一个清水衙门。

教坊司

教坊司在庆典或迎接贵宾时演奏乐曲,以乐户充之。主管宫廷的乐舞和戏曲。

教坊司官员名单:

奉銮 一人 正九品 教坊司

左韶舞 一人 从九品 教坊司

右韶舞 一人 从九品 教坊司

左司乐 一人 从九品 教坊司

右司乐 一人 从九品 教坊司

教坊司实际上是干什么的,大家懂的都懂!别看才九品官,职位低地位卑贱,要放在现在,绝对大把人抢着去竞争上岗,排队能从京城排到西伯利亚去。

相关文章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方法(平易近人,管理者必备的素质要求)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内百科 鲁ICP备20230482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