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湖北省秭归县简介(秭归县各乡镇名称由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31 10:01:49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大坝库首。东与夷陵区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接壤,西临巴东县,北接兴山县。县境东西相距66.1公里,南北相距60.6公里。

秭归县

秭归县历史悠久,殷商时代为归国所在地。西周前期为楚子熊绎之始国,后期至春秋前期为夔子国。春秋中期属楚,战国后期称归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归乡在南郡辖区内。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置秭归县,其县名来源是由古归国、夔子国演变而来。

回望历史,秭归县的底蕴相当深厚,本文将结合地方志和当地史料来为您讲述秭归县各个乡镇的名称由来,其中有些来自史学家的考证,有些来自当地的民间传说,看完之后虽然不至于对家乡完全知根知底,以后茶余饭后也能多几句闲谈~~~

杨林桥镇

“杨林桥镇”这一名称的直接来源,据《杨氏族谱》和《林氏族谱》记载,以及当地民间传说,可以追溯到明崇祯年间(1628-1644)。

当时,“杨、林”两姓氏家族联姻,共同出资出力,在村西河面上建起一座木桥(现为石渡槽),方便乡邻出行。因此,该桥被命名为“杨林桥”,而所在地也逐渐被称为“杨林桥村”,进而发展成为“杨林桥镇”。

九畹溪镇

九畹溪镇的名称直接来源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的诗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句诗描绘了屈原在九畹之地栽培兰花的高洁情操。据历史记载,屈原入楚国都城郢前曾在此地开坛讲学、植兰修性,因此九畹溪镇得名于此

水田坝乡

明朝时期,该地区属龙池里、置下戎乡;清朝时期置茅坝乡、琚坪乡

据历史记载,清朝时期此地曾出现严重干旱。当时,为了抗旱,一位姓丁的县长在此地修建了一条水渠。随着水渠的修建和灌溉的改善,水渠以下的水田逐渐增多,并形成了上、中、下三个区域,这些区域被统称为“水田坝”。

建国后,该地区先后经历了茅坝区人民政府、第二区(茅坝)、水田坝人民公社、水田坝区公所等阶段,最终在1987年9月撤区并乡后,设置水田坝乡,名称沿用至今。

茅坪镇

据《秭归县志》等历史文献记载,茅坪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这里是吴置建平郡的所在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建置史。隋唐时期,这里被置为太清镇,宋代则称为白沙市。明清时期,这里设建东乡,民国时期设茅坪乡、建成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最终于1987年撤区并乡设置茅坪镇,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据《中国地名辞源》载:“在湖北省秭归县东南,长江南岸茅坪河注入处。因昔坪地多茅草得名。”。

归州镇

归州镇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早在30万年前,人类便在这里定居。更为重要的是,3600年前,古归国在这里诞生,唐代以“州”为建制,武德二年(619)始置归州,辖秭归、巴东二县,“归州”一名在该地区首次出现,之后归州镇的行政区划进过了多次变革,但是“归州”一名传承至今。

泄滩乡

这个地方有条叫泄溪的河,泄溪汇入长江时,携带大量卵石和巨砾,这些石头年复一年地堆在溪口那里,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像扇子一样的大沙石堆。

在这个沙石堆的南边,有块石头叫蓑衣石,还有几块大石头斜躺在江中间,大的像枕头,小的像黄颜色的浅滩。这样一来,长江的水到这里就变得特别窄,水流也很急,还有很多漩涡,看起来特别危险,所以这个地方就被叫做泄滩。

后因当地忌讳“泄”漏财而以“泄”与“洩”谐音称洩滩,据《秭归县地名志》载:“因滩汹险,剑石裸露江水面,故名洩滩。”

梅家河乡

明、清时期,该地区分别属于龙城里和后归仁乡等行政区划。“梅家河”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是在1981年6月,当时团结人民公社更名为梅家河人民公社,团结人民公社因公社地处梅家河畔而得名。

磨坪乡

此地四面环山,中间为一圆形平地,在平地之中有一凸起的山包,使此地看起来形似两个磨盘,称大磨坪和小磨坪,后统称为磨坪。

屈原镇

屈原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这里设有新安驿。南宋末年,州治曾迁到新滩(今屈原镇所在地)。明代时期,设新安镇;清代时期,则设新滩镇。

民国时期,该地区分设新安镇、屈坪乡、南坪乡等。

1985年10月,香溪区(镇)分设香溪镇、屈原乡等,新滩区后改新滩镇。

1995年10月,新滩镇与屈原乡的9个村合并组建为新的屈原镇,自此名称沿用至今。

屈原镇因境内屈原村为历史名人屈原诞生地而得名

沙镇溪镇

沙镇溪镇在古代曾名沙溪、沙城溪,这些名称的变迁反映了该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变迁。据历史记载,沙镇溪是因溪口大量积沙而得名,到了明清时期,该地区正式定名为沙镇溪,并逐渐成为当地的重要集镇。

近现代沙镇溪镇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如民国时期,沙镇溪曾作为归仁乡的驻地;新中国成立后,沙镇溪镇的名称和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变化,但“沙镇溪”这一名称始终得以保留并沿用至今。

两河口镇

明朝时期:设龙城里,这是两河口镇名称的早期起源之一。

清朝时期:设为龙城乡,继续沿用了与“龙”和“城”相关的名称。

民国时期:相继属复兴、中和、龙城乡等行政区划,名称虽有所变化,但都与“龙”或“城”有关。

1949年11月,始设两河区人民政府,这是“两河”作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的开始。

1985年10月,设置两河口镇,与两河口区公所合署办公。自此,“两河口镇”这一名称正式确定并沿用至今。
“两河口”这一名称,很可能是依地形而命名的。在秭归县两河口镇所在地区,很可能有两条河流在此交汇,从而形成了“两河口”这一独特的地理景观。

郭家坝镇

因早前驻地为郭家坝村而得名。

据《郭氏族谱》记载,郭姓先祖自明朝由江西南昌吉安府吉永县迁楚家秭归,始祖郭虎公居归州童庄乡(现郭家坝镇),因郭氏最先落户此地,聚集成村而得名郭家坝村。

相关文章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方法(平易近人,管理者必备的素质要求)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内百科 鲁ICP备2023048205号-2